网站首页 专业领域 专业人员 联系我们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一. 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

随着大工业时代社会分工的细化,核心企业通过其优势地位要求供应商赊销或要求经销商提高销售回款效率,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供应链金融越来越多的运用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买卖活动中,提高供应链的运转效率的同时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在定义供应链金融之前,先了解供应链的概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分支,是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转让,应收账款质押或第三方监管等专业手段封闭资金流或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服务。

三.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供应链金融除了能够将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串联起来外,其自身也具备融资的特性。

1.参与主体多元化并以核心企业为依托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包括传统的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还包括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仓储企业等。

在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大数据应用还在初级阶段的当下,供应链金融的各个环节中会突出核心企业的参与和作用。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能对供应链条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稳定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此外,核心企业的信用也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基础。

2.以真实贸易为背景

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区别于传统融资模式,主要原因就是真实贸易的存在。只有存在真实贸易才能够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对货物和资金的交替控制规避买卖和融资过程中的交易风险。

3.自偿性、封闭性、连续性

自偿性指的是企业的还款来源主要靠贸易所得的货款和利润。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还款企业的销售收入会自动导入至金融机构。

封闭性是指融资款通过设计好的封闭的交易流程来保证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连续性是指同类贸易行为在上下游之间会持续发生,贸易不断,融资不断。

四. 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方式

(一) 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主要运用于核心企业上游的供应商融资。如前文所述,因核心企业的优势地位,赊销已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购销方式。这就使得供应链上游企业的现金流非常紧张,核心企业的供应商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应收账款融资为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

1.保理业务

保理业务是最为典型的应收账款融资形式。保理商从核心企业的供应商手中买入因买卖合同形成的债权,向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

保理业务的一般操作流程是: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签订一份买卖协议形成应收账款,供应商将通过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出售给保理商。供应商和保理商应通知核心企业转让应收账款的情况,核心企业向双方进行询问确认。核心企业作出付款承诺后,保理商向供应商提供融资。待应收账款到期日,根据该笔保理业务是否具有追索权保理商可依约向核心企业或供应商收回融资。交易结构如下图:

保理业务的操作模式多样,包括明保理、暗保理、有追索权的保理、无追索权的保理、保理池融资、反向保理等。可在具体业务中,选择适用。

2.连续买卖

在供应链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很多非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提供方参与到供应链中,向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此外,也有部分核心企业不愿与保理商等金融机构打交道。在上述情况下保理业务的操作模式可变为连续买卖。

连续买卖的一般操作流程是:供应商将货物销售给供应链金融机构(供应链服务商,下同),供应链金融机构再将货物销售给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机构取得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后,向供应商支付大部分货款。待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到期后,核心企业向供应链金融机构支付全部货款。供应链金融机构收到全部货款后,再向供应商支付剩余尾款。交易结构如下图:

(二) 库存融资

库存是保证企业生产、销售稳定,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工具。但库存也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为了降低库存成本,企业可以利用库存进行融资。

库存融资也叫存货融资,主要运作模式包括:静态质押融资、动态质押融资、仓单质押融资。

以静态质押融资为例,企业将质押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或供应链金融机构并取得融资款项后就不能变动,直到质押结束清偿贷款后,才能重新流通使用质押物。交易结构如下图:

 

动态质押融资与静态质押融资的区别在于:供应链金融机构允许企业使用被质押的货物,但使用范围受限,质押货物的价值需要有一个最低额度,只有高于这个额度时货物才能出库。

仓单是仓储公司签发仓储货物的物权凭证,持有仓单的人可凭此向仓储公司提取仓储货物。融资方可将仓单质押给供应链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三) 预付款融资

核心企业的下游经销商基于协议的要求或者希望得到更长的账期、更大额度的折扣,会向上游作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预付货款,下游企业的资金就被长时间占用,导致资金压力增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下游企业就要进行预付款融资。

1. 融通仓模式

下游企业向供应链金融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后,由金融机构向核心企业支付全额货款;核心企业按照购销合同及合作协议将货物运输至监管仓库并设置质押,质权人为供应链金融机构,下游供应商向供应链金融机构补缴保证金或货款后,可分批提货。交易结构如下图:

2. 保兑仓模式

下游企业向供应链金融机构缴纳一定保证金后,金融机构向核心企业采购,核心企业出具提单作为质押物。随后,下游企业分次向供应链金融机构支付提货保证金,金融机构再分次通知核心企业向下游企业发货。如发货不足,核心企业需向供应链金融机构退还相应货款。交易结构如下图:

3. 连续买卖

同在保理业务中提到的原因一样,很多核心企业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与经销商的金融机构有过多交往,也不接受过于复杂的交易结构。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又无法进行真实的买卖交易,这就为非持牌的供应链服务商提供了市场空间。供应链服务商可以作为买卖交易中的一环参与到供应链中。即下游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后,供应链服务商从核心企业采购。采购的货物可由供应链服务商控制,或由核心企业根据与供应链服务商的协议依据通知分批发货。在下游企业分批次向供应链服务商支付货款后,供应链服务商向下游企业分批发货。

在上述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介绍的交易模式均为基本的交易架构,需要在实际业务中根据各方的需求灵活运用。在灵活运用的过程中就需要了解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类型以及风险把控过程中的关键点。

五.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类型及防范要点

(一) 风险类型

供应链金融在运作过程中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类型的风险:

1. 核心企业信用风险

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外部金融机构对上下游企业的整体评估和授信水平。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

2. 上下游企业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紧密而又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供应链成员之间缺乏可靠和稳定的信用关系,那么供应链金融风险也会加大。

3. 贸易真实性风险

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风险评估不再只是对借款主体的信用评估,更多是对交易进行评估。贸易的真实性是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必要前提,一旦出现伪造合同、虚构交易等行为,金融机构将面临重大风险。

4. 业务操作风险

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到上下游多个环节,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因此对实际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严密性提出了挑战。

5. 物流监管风险

物流信息的错误或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交易的迟滞。

6. 质押资产风险

质押物价格是否会随市场波动,质押物是否真实存在、足值或随保存期限减值,将会影响供应链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额度,并有可能影响资金的顺利回收。

7. 道德风险

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融资贸易的初衷,采用了虚构贸易合同、伪造仓单,操作重复质押和空单质押等作法使控货名存实亡,进一步放大了信用风险控制的难度。

(二) 风险控制核心思维

1. 判的准、看得住、卖得掉

无论任何一单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供应链金融机构应当能够对供应链业务所涉及的货物价值及波动幅度准确判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所涉及的货物进行控制,避免货物被融资方采取各种手段转移,导致资金和货物均脱离供应链金融机构的控制。一旦融资方发生违约,供应链金融机构必须有能力用最快的速度将被控制的货物进行销售,迅速回款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能否做到“判的准、看得住、卖得掉”,是供应链金融机构是否开展某一项具体业务的判断标准。

2. 货与钱不可以同时失控

作为供应链金融机构在业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必须作到要么一手拿着钱,要么一手控着货。这是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在未取得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前,无论融资企业以任何理由要求突破这一原则都不应当准许,否则面临“钱货两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3. 各司其职、切莫贪心

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有其职责、利益点和核心竞争力。相应的,每一个企业应当充分履行其职责,审慎对待供应链上其他企业获取的利益,一方面要考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自身商誉。尽量避免把长线生意做成了一锤子买卖。

(三) 风险控制要点

1. 慎选核心企业

应建立科学的准入标准,严格供应链的准入。核心企业虽然信用较好,但并不意味着核心企业不存在风险。一旦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出现问题,将对整个供应链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应当慎重选择核心企业,并建立核心企业的考察方法和标准。

2. 建立相应授信管理模式

在供应链金融中,有融资需求的往往是民营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往往存在运作管理不规范、信用风险大等情形。这就要求供应链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特性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授信管理模式。比如,要求支付保证金、单体项目资金总量控制等。

3. 加强贷后动态跟踪管理

根据业务不同阶段做好货物流转、资金流向监控对于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至关重要。在保证货物流转与资金流转相适应的前提下,控制住现金流也就控制住了还款来源,实现了业务的自偿性。

4. 加强质物管理,建立动产物权担保评估体系

建立内部制约机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健全仓储管理制度,按合同约定责任完善质物的标识、贮存、保护、入库及出库控制。不允许强制提货,保证仓单与货单、货物一致,手续完备,货物完好无损。严格定点存放、专人管理制度。对质物的数量、价格下线进行严格控制,当质物数量或价格达到规定限度时,要有相对应的措施(如警告、冻结、要求支付保证金或强行平仓等)。